照片/國際第四世界運動 費方稷(François Phliponeau)

09月教宗祈禱意向

為社會邊緣人

為生活在不人道條件下的社會邊緣人祈禱,願他們不被社會機制所忽略,不再被視為微不足道的。

節錄自
第五屆世界窮人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
2021.11.14

6. 畢竟仍有一個不甚明顯的問題有待解決:應如何實際回應數以百萬計的窮人,他們屢次遇到的若非厭惡,就只有冷漠?我們應採取什麼公義的途徑,才能克服社會的不平等,並重建那屢遭踐踏的人性尊嚴?一個自私自利的生活方式,正是導致貧窮的同謀,往往把窮人處境的責任,完全推卸在他們身上。然而,貧窮並非命運所使然,而是自私所造成。為此,關鍵在於推動發展進程,利用各人的才能,技術互補和角色互異,好能達致一個共同參與的公共資源。許多「富人」的匱乏,可藉「窮人」的富足來補足,所欠缺的就是彼此相遇和認識!沒有人是這樣貧乏,以致無法彼此貢獻出自己的東西來。窮人不可只是接受;他們應能做到有所貢獻,因為他們知道如何慷慨回應。我們目睹的分享例子,正多的是!窮人往往教導我們什麼是團結互助。固然有人有所匱乏,有時甚至缺少很多東西,包括生活的必需品,但他們並非一無所有,因為他們仍保存著天主子女的尊嚴,那是沒有任何人地事物可以剝奪的。

7. 為此,我們對貧窮應採取一個截然不同的態度。這是各國政府和全球組織,都應有能力以具遠見的社會模式負起的挑戰,去應付那正橫掃全球,而且還會在未來數十年內肆虐的各種新形式的貧窮。如果把窮人推到社會邊緣,好像他們對自己的處境是罪有應得的,那麼民主的概念本身便會陷入危機,而且所有的社會政策都以失敗告終。我們應懷著極大的謙遜,承認我們面對窮人,往往變得一無所能。若要抽象地討論他們,就只停留在統計數字上,或拍套紀錄片去觸動人心。相反,貧窮應激起我們有建設性的計劃,好能促進實質的自由,讓人人都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去生活。我們必須摒棄一個錯誤的想法,以為只要擁有金錢,便能得到並增加自由。實際為窮人服務,能驅使人採取行動並找到最佳方法,去再提升和造就這些經常是無名無聲,卻帶著救主求助樣貌的這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