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月教宗祈禱意向

請為和平與非暴力文化祈禱

願藉著減少國家與人民對武器的使用,而推廣和平與非暴力的文化。

節錄自
第五十屆世界和平日文告
教宗方濟各
2016.12.8

在這個時刻,我願對「以非暴力作為締造和平」的政治風格加以省思。我祈求天主幫助所有人在最內在的思想和價值觀上培養非暴力的態度。願仁愛與非暴力主導我們對待彼此的方式,不論是個人或在團體中或是在國際事務上。當暴力行為的受害者能夠抗拒誘惑,不加報復時,他們就成為以非暴力締造和平的最可靠的推動者。在地方上、在最平常的情況中,以及在國際秩序中,願非暴力成為我們的決定、我們與他人的關係,以及我們的行動,而且更要成為各種政治行為的特徵。

破碎的世界
2.上一個世紀,曾受到兩次嚴重世界大戰的摧殘、核子戰爭的威脅,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衝突,而今天,令人傷感的是,我們正面對一個可怕的、時斷時續的世界戰爭。我們不容易知道,比起過去,現今世界上暴力的程度是否更嚴重,也不知道現代的傳播方式及更大的流動性,是否令我們更覺察到暴力的存在,還是說,反而讓我們對它更習以為常了?

不論如何,我們知道這種時斷時續的暴力,這種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暴力,引起了很大的苦難:在各個國家及各洲的戰爭,恐怖主義、有組織的犯罪、事先難以預料的暴力攻擊、移民受到的虐待、人口販賣集團下的受害者,以及對環境的破壞。這會把我們帶向何處呢?暴力能達成任何有永恒價值的目標嗎?或者它只會帶我們陷入報復,以及一連串致命的戰爭衝突,到最後,只造就了少數的「軍閥」?

暴力並非治癒這破碎世界的良方。以暴制暴,充其量也只能讓人被迫移民,並遭受巨大的痛苦,因為大量的資源被用於軍事目的,卻讓年輕人、許多困苦的家庭、年長、體弱和世界上絕大多數人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最糟的是,它會導致許多人的死亡──身體的以及心靈的──即使並非所有人。

比暴力更強大
4.有時人們會認為非暴力即是順服、不參與以及消極被動的意思,其實並非如此。德蕾莎姆姆於1979年接受諾貝爾和平獎時,就明確地傳達了她自己的積極非暴力的訊息:「我認為家庭裡不需要鎗彈,以摧毀或帶來和平──只須聚在一起,彼此相愛,……就能克服世上的一切罪惡」。因為武力是一種假象。「當武器販子在販賣武器時,那些可憐的締造和平的人,則在奉獻生命去幫助一個人,然後是另一個人,接著又是另一個人,」對於這些締造和平的人來說,德蕾莎姆姆「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象徵性人物,是一個標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