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台中教區

02月教宗祈禱意向

請為堂區祈禱

願堂區以聖體聖事之共融為核心,逐漸成為一個信仰、友愛的團體,並接納最有需要的人。

節錄自
訓令《堂區團體的牧靈皈依,為福傳使命和教會服務》
聖座聖職部
2020年6月29日

27. 教會傳教和福傳行動的對象始終是全體天主子民。 教會法典強調,堂區不是一座建築物或一系列結構,而是一個特定的信徒團體,本堂神父是適當的牧者。教宗方濟各回顧說,「堂區是臨在特定地區的教會,是聆聽天主聖言、基督徒生活成長、對話、宣講、慈善外展、敬拜和慶祝的地方」,並確認它是「團體中的團體」。

28. 組成堂區的各個組成部分都蒙召要共融和團結。當每個部分都認出自己在團體中的服務互補時,一方面,我們看到本堂司鐸與助理司鐸完成協作服務,而另一方面,我們看到執事的各種特恩,度奉獻生活的男女和平信徒,合作建立基督的單一身體(參見格前12:12)

29. 堂區是一個團體,由聖神聚集在一起,宣講天主聖言並在洗禮池中誕生的天主新子女。由本堂司鐸召集,堂區紀念主的苦難、死亡和復活的紀念,見證對愛德的信仰,生活在永久的使命狀態,同時確保沒有人被排除在救贖、賦予生命的 信息。教宗方濟各如此表示:「堂區不是一個過時的機構;正是因為它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它可以根據本堂司鐸和團體的開放性和傳教創意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輪廓。雖然肯定不是唯一福傳的機構,但如果堂區證明能夠自我更新和不斷適應,它將繼續是「生活在她子女家中的教會」。這假定它確實與人們的家園和生活有聯繫,並且不會成為與人脫節的無用結構,或由少數人組成的專注於自我的群體。[…] 但是,我們必須承認,檢視和更新我們堂區的呼籲還不足以使它們更親近人群,成為生活共融和參與的環境,並使它們完全以使命為導向」。

30. 「聖殿的精神和教會的風格」——它們本身就是真正的「傳教士前哨站」——對堂區來說並不陌生,它們的特點是歡迎的精神、祈禱的生活和更新精神的靜默,舉行和好聖事以及他們對窮人的關懷。堂區對各種聖殿的朝聖是一種寶貴的工具,可以用來加強友愛般的共融、開放和返回堂區時的歡迎。

31. 那麼,神殿類比於堂區,因為它包含了堂區團體應有的一切特徵和服務,因為為信徒,它代表了內在探索所渴望的目標,和歡迎的教會,是他們可以與基督慈悲的面容相遇的地方。

經常去聖殿可以幫助信徒重新發現他們「由聖者領受了傅油」(若一2:20),也就是說他們的洗禮奉獻。在這樣的地方,在這樣的地方,人們學會在禮儀中、在受洗者福傳使命的美麗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實踐愛德的呼籲中,熱烈慶祝天主在祂子民中間的神秘性臨在。

32. 作為一個對所有人開放的「聖所」,堂區蒙召接觸所有人,無一例外。應該記住,窮人和被排斥的人必須始終在教會的心中享有特殊的地位。正如教宗本篤十六世所說:「福音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傳給窮人」。此外,正如教宗方濟各所說,「新福傳是一種邀請,承認在窮人生活中發揮作用的救贖力量,並將窮人置於教會朝聖之路的中心。我們蒙召在他們身上找到基督、為他們發聲。同時也成為他們的朋友,聆聽他們的聲音、為他們說話,並擁抱天主希望透過他們與我們分享的神秘智慧」。

33. 通常,堂區團體是窮人與教會面貌的個人初次接觸的地方。司鐸、執事和度奉獻生活者也是在第一批同情他們兄弟姐妹之「受傷的肉體」、探訪病人、支持失業者及其家人的人之中,從而為那些有需要的人敞開大門。這些人專注地凝視他們,教區團體向窮人傳福音,並受窮人傳福音,重新發現在所有場合宣講聖言的召喚,同時回顧慈善的「最高法律」,我們都將據此接受審判。

節錄自
宗座勸諭《福音的喜樂》
教宗方濟各
2013.11.24

28. 堂區並不是落伍受淘汰的機構;正因為它有強大的靈活性,它的架構可以預設幾種不同的小組,按照牧者和團體的開放度及傳教創意而採取不同的活動方式。當然,堂區並不是福傳的唯一機構,如果它具備自我更新和不斷調適的能力,教會便繼續「生活在其子女們的家中。」這預設堂區確實和家庭以及百姓的生活相連,它沒有成為一個與人脫節的無用結構,或由一小撮孤芳自賞的特選者所組成的團體。堂區是教會在一個區域內的臨在,以造就環境便於聆聽天主聖言、發展基督徒的生命、交談、宣講、愛德洋溢、朝拜和慶祝。堂區藉著它所有的活動鼓勵和培訓它的成員成為福傳者。它是團體中的團體,是招呼旅途上口渴者飲水的聖所,為能繼續前進,以及不斷往外傳教的中心。可是,我們必須承認,重新檢討和更新堂區這號召還沒有結出足夠的果實,使堂區更接近人群,使之成為活生生的共融和參與的環境,和完全以傳教為重的團體。